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以体育人启新程 五育融合铸未来  ——广州中学首届体育工作发展论坛纪实
来源:张玲 发布日期:2025-05-06 浏览量:4

2025年4月25日,广州中学首届体育工作发展论坛于五山校区盛大启幕,出席本次论坛的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宋亨国、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屈冬林、广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强,副校长张毅、副校长姚智、副校长孙艳华、分管教学和体育工作的中层行政和全体体育教师。本次论坛以“回顾成绩寻突破,专家赋能启新篇”为主题,通过多元形式深入研讨——既有精彩的课例展示,生动呈现教学实践;也有详实的总结规划汇报,系统梳理发展脉络;更有专家把脉献策,共探改革路径。论坛全面复盘学校历年体育工作成果,积极探索新时代体育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一、专家引领课堂,实践赋能教学

本次活动以“课例展示”环节拉开帷幕,由广州中学五位体育老师分别在凤凰校区和五山校区进行课例展示,宋亨国院长和屈冬林教研员两位专家亲临教学现场,深入课堂进行专业点评与指导,为本次展示活动注入专业视角与深度研讨氛围。

陈国辉老师的课程聚焦于太极扇套路,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贯穿其中。课堂伊始,学生们先复习太极扇基本套路,夯实基础;随后分组练习,各小组深入探讨、优化动作的完整与连贯;之后各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在莱格尔跑的音乐声中,大家相互鼓励。

王杰老师以提升学生灵敏性为主题,选取躲避球作为主要教学器材,运用游戏法展开教学。在课程的基本部分,先利用绳梯做练习,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锻炼学生敏捷性;接着在躲避球游戏中,通过改变规则来增加挑战性,各小组积极制定和讨论战术。

赵吴鹏老师讲授《排球多人组合技术》,采用 “学练赛评” 一体化模式。同学们充分热身之后,先进行趣味扣球比赛,复习扣球技巧;在学练环节,通过固定二传、后排接发球 — 扣球的组合技术练习,让学生完整体验排球基本组合技术;在比赛环节,引导学生在真实比赛场景中,全面运用排球基本动作技术;体能训练部分,则借助小栏架、药球、体操垫等器材,综合提升学生体能。

袁新凯老师授课内容为《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第一步,利用标志盘设置固定传球路线,强化学生脚内侧触球部位与发力技巧;第二步,设计“传球接力赛”,要求学生在移动中完成短传配合,培养战术意识;第三步,组织5V5小型对抗赛,将技术融入实战情境。

赵佳奇老师授课内容为《排球正面双手对垫球与多人对垫球》,采用“金字塔式”递进教学法:基础阶段通过“自垫计数挑战”夯实动作定型;提升阶段引入双人移动对垫,强调脚步调整与击球点控制;拓展阶段开展“六人环形连续垫球”游戏,考验团队协作能力。

二、总结规划并进,凝聚发展共识

4月25日下午,论坛汇报分享环节正式启幕。首先由广州中学副校长孙艳华发表欢迎致辞,她立足“五育并举”的教育战略,深刻阐释体育教育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的基石作用,明确提出“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育人目标。致辞中,孙校长全面梳理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体育教育在资源整合、课程创新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殷切期望通过此次论坛搭建交流平台,汇聚专家智慧、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探索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广州中学体育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随后,学校体育科组学科主任分学段汇报了近三年初高中体育教学成果及未来规划。

初中体育工作总结

初中体育学科主任陈满围绕广州中学初中体育工作,从指导思想、教学训练、教师发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针对学生现有竞赛成绩进行总结并强调教学与训练结合,落实学练赛模式,打造专业团队,培育优秀苗子。

高中体育工作总结

高中体育学科主任陈德才围绕小创班与凤凰校区体育教学、教师发展、体育活动、运动队及学生体质健康等情况展开,高中教学采用模块化分项目进行教学,各体育教师参与学校体育诊断项目,历经课程标准学习等四阶段,完成多种教学计划撰写并装订成册。

初中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汇报

初中体育学科主任胡娟主任对初中体育工作发展规划进行总结汇报,提出“强效多元中心”为主题,三年内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教育生态,为学校体育品牌建设助力。

高中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汇报

高中体育学科主任陈国辉主任对高中体育工作发展规划进行总结汇报,提出构建高质量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做好模块教学计划,兼顾学情分层,丰富大课间形式,引入智慧体育。

学校体育经费使用情况汇报

广州中学副校长张毅围绕“科学配置、精准发力”的核心理念,系统剖析体育经费使用效能。他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深入分析经费支出结构,探索多元化开源路径,确保体育经费使用更加科学、高效,切实将经费保障转化为推动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彰显了学校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战略投入。

学校体育工作总结与展望

广州中学副校长姚智强调要以系统性、精细化举措推动体育工作提质增效。他指出,需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度优化体育教学计划;创新大课间活动模式,通过科学管理与多元形式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强化运动队建设,完善梯队选拔与专业训练体系,提升竞技水平;关注体育特长生培养,构建初高衔接的一体化培育机制,全方位为特长生搭建优质发展平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三、专家把脉献策,共探改革路径

广州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屈冬林以《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发展路径》为题,指出体育兼具立德树人、促进认知与守护心理的多维育人价值,是“最好的教育”,需通过以体育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深化其育人内涵;同时提出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强调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课程闭环,推动分层课程体系与多元评价体系落地,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破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宋亨国副院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具象化教学设计及课堂的“教学评”的实施》主题分享中,聚焦新时期中小学学校体育深化改革,提出需从观念层面突破传统思维桎梏、树立科学体育教育观,统筹设计涵盖课程目标、内容架构与实施路径的体系化方案,完善教学管理、资源保障与质量监控等机制,并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具象化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系统性思路与可操作性策略。

论坛尾声,广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强做总结发言,他紧扣新时代教育改革脉搏,强调要精准锚定体育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战略定位,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向体育老师提出“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的期望,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前沿教育理念,深度思考教学创新方向,扎实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他呼吁全校以开放视野借鉴先进经验,系统挖掘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将创新理念转化为课程改革、教学优化的实际行动,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通过深度研讨与多维交流,系统总结了广州中学体育教育的实践成果,在融合校内外专家智慧的过程中,为学校体育事业的下一阶段改革明晰路径。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聚焦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深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体育教学品牌,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贡献广中力量。

文字:迟文莹

图片:仲崇斌

审核:简毅、孙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