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学生生涯规划的成长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澄清自我概念、探索自我、逐步完成“自我同一性”,这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走出自我探索的迷茫和困惑,提升学生、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广州中学(初中部)“心·涯节”特开展学生微课《人生迷宫,理性规划》和家长微课《识得“庐山”真面目,“划”出精彩好未来》,课程由我校心理专职老师崔丹录制。
学生篇——人生迷宫,理性规划
生涯需要规划,但大多数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崔老师从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论出发,阐述生涯规划的含义、作用和必要性,最后介绍了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
生涯需规划
每个人来到世上, 除了面对自己,还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从最开始作为子女,到慢慢成为学生,到成为工作者,再到为人父母等等,而且各种角色间还有交叠——这些都是生涯涵盖的内容。在每个生命阶段,人们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和重心,需要统筹安排,做好规划。为自己的生涯做规划,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生涯任务之初中篇
1.澄清自我概念
2.探索自我
3.完成“自我同一性”
生涯规划四方法
1. 认识自己,发现内心的渴望
同学们不妨多问问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做什么、天赋是什么、最看重什么” ,以此来思考和探索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并且利用长期的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方式做准备。
2. 认识职业,发现身边的机会
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的资源入手,比如看看自己家族的亲人都从事什么职业,自己班里同学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有意识了解电视、电影、人物传记、招聘网站等的职业信息。
3.树立目标,积极行动。
哈佛大学关于目标的调查告诉我们,一些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人生是否有目标,是否主动把握机遇,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且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
4.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为了目标的实现,要坚定、勇敢、果断地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在这过程中无形地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耐性等),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
家长篇——识得“庐山”真面目,“划”出精彩好未来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涯规划,如果有家长的助力,提供支持、引导与帮助,就会如虎添翼。崔老师从家长在孩子生涯选择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生涯规划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
家长的期待
家长期待孩子有学习目标,对未来有方向,在高中选考和未来选专业时能够找到兼顾自身和社会的专业方向。这些期望的实现,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涯教育之中。
家长参与孩子生涯教育五方法
方法一:日常参与孩子的生涯规划
父母是子女有关职业观念的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父母的工作内容和职业态度自然而然成为了子女观察和学习的对象,父母与他人的交流中涉及到的有关各种职业的信息以及他们对这些职业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孩子职业观念的形成。
方法二: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家庭氛围
在孩子持续地对外部世界和内部自我进行探索的选择和尝试时,父母需持开放的态度,作为支持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参与其中。
方法三:多和孩子交流对于职业的看法
在日常聊天或针对生涯谈话中,家长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收获和感想,鼓励孩子表达对自己以及对职业的认识。
方法四:通过活动增强孩子的职业意识
参与看有关职业的节目,用提问技术帮助孩子思考与探索,共同探讨某一领域的工作,鼓励孩子从不同渠道搜集资料。
方法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让孩子跟随自己或亲戚朋友到工作场所中观察和了解成人的实际工作状况;让孩子通过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价值。
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有意识地参与孩子的生涯规划和培养孩子的生涯意识与能力,和孩子一起发现梦,找对路!
后续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