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扬传统文化,燃华夏之魂
来源:张娟芬 发布日期:2020-06-22 浏览量:547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4班的丘嘉盈。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扬传统文化,燃华夏之魂》。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是词人苏轼描写妇女们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每年的农历五月都是粽香满街的时候。然而吃粽子,过端午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一些中国媒体把这件事包装为“中韩端午之争”。事实上,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内涵意义大相径庭,前者是庆祝丰收,后者是纪念屈原。在2009年,中国的端午节也被联合国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韩国申遗端午”属于曲解事实之举,但是却提醒了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与保护措施。正如人民网评论:“我们现在首先要争取的,恐怕不是‘申遗’,而是让传统文化做到真正的‘薪火相传’。”

       作为新时代青年,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是我们的责任。面对如此难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并为之感到骄傲。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包含着中外闻名的唐诗宋词,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婉转动听的昆曲,刚柔并济的太极等,它还是华夏民族自信的源泉。如今,中国儒家经典在全世界传播,孔子学院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随着《汉语桥》等节目大热,越来越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有些国家还掀起了“汉语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能不为之感到骄傲吗?

       其次我们要主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年来,国家对传承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也逐渐走入校园,让我们在校园里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相关的社团和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揭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例如同学们可以参与我校组织的皮影戏社团,主动学习并表演皮影戏,切实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课外,我们可以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在现代化的社会,让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关键在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还记得,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演员及歌手任嘉伦,用现代流行唱法演绎一曲琵琶行。古代诗词与现代乐曲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让观众们叹为观止。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朝气蓬勃,想法新奇,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给它添上创新的元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华传统文化是镌刻在华夏儿女血液里的记忆,是华夏民族的魂魄。希望我们能够去展开这幅由传统文化绘制成的历史文化长卷,感受那份诗情画意,体味其中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美丽。让我们扬传统文化,燃中华之魂吧!

       最后,端午佳节即将来临,建议同学们不要出行,不要聚会,时刻保持个人防控意识,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在公共场所用餐,在家里用餐最好使用公筷。希望大家利用假期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热情回到校园。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一4班   丘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