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垃圾分类入校园》。
垃圾分类,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大家或许早已耳闻其大名,但你是否真正了解过它的内涵呢?简而言之,垃圾分类是指按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将其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垃圾在大体上可以分为4种。
厨余垃圾:指的是易腐烂的,含有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瓜果瓜壳。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物品,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诸如重金属、废弃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垃圾分类实施过程如此繁杂,既然如此,何苦费时费力还费钱?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极为庞大的国家,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极为夸张,其中蕴含的剩余价值也颇为可观。对分类好的垃圾进行若干复杂的工序处理后,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剩余价值,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在造成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方面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庞大的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物质,可以减少60%以上的垃圾填埋量,保护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弃物质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被填埋的生活垃圾含有害物质,不容易降解,长此以往随着地球的循环会慢慢渗透至整个生物圈,污染水源、土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回收利用这类资源可避免上述危害的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国民的价值观念。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的出路。德国和日本多年前已经开始施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它能够使得民众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最终的素质素养。
那么作为一名广中人,到底要如何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发自内心地认同垃圾分类之举措,不可有轻视侥幸的想法。要及时科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尽可能避免扔错垃圾桶,给随后的垃圾处理人员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日常生活中,要随身携带垃圾袋,避免偶发无处扔垃圾的尴尬局面。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真正理解垃圾分类入校园的现实意义。自觉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引领绿色生活,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垃圾分类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既决定着祖国当前的绿水青山,又决定着未来的百年基业!做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让我们以一名合格的广中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共同行动改善环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高一3班 刘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