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5班的郑梦菲,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追忆羊城故事,传承粤韵风华。
清明前昔,广州中学举办的红色研学活动完美落幕,反响热烈,多家报社与记者争相报道。时至今日,我想研学的种种情景仍然浮漾在我们脑海,我们或为历史愤懑,或为英雄悲欢,或为友谊触动,那些生动的记忆在彼此心间激荡起难褪的涟漪。
爱广州中学,从爱广州开始。
犹记得研学之日阳光开朗,第一站我们的小组来到广州英雄广场,尊尊伫立伟岸的身躯使我仰望起他们的面庞:张太雷、叶挺、周文雍……一个个刻印在历史书里的名字鲜活起来,一条条曾经熟稔于脑中的知识开始放映:那是广州起义,是广州这座城市第一次真正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故事。我顿时胸中感慨万分,既是为先烈先贤的不竭奋斗而感动,更为他们在饱经风雨后的多年,能再次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地活在世上而欣慰。
随后,我们先后参观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近代史博物馆、粤秀书院、杨家祠,对广州——这座在烽火荣光中走过峥嵘岁月的英雄古都,有了更为深刻而细致的了解。
行程中,除了红色岭南文化,最令我感受颇深的便是一处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在一处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遗留了一座东平大押的旧址,它灰砖青瓦与肃穆庄重的气质一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象征着现代的车流驶过它的面前,象征着快速的绿灯催着我前行,历史和现代撞得我当下难分南北,而它只是静静屹立,默默注目,以一副陈旧面孔看走了太多光阴。
这样诱人的碰撞还有很多,是在何家祠道外小巷里躬身整理废品的大爷,是在农讲所对面书声朗朗的中学,这些古朴中的一点新,抑或先进中的一点雅,恰似余秋雨先生的那句话:“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这些场景与感受是我在书本里难以接触到的,唯有当我真正走出教室,走出广中,参与社会,去展开读社会这本大书,才能切身体会人文的魅力关怀。
广州,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一座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莘莘羊城学子汲取前进精神力量的源泉,更是我们的人格引领与精神坐标。
有了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尊崇与爱护,我们便自然对广州中学——这座以广州命名的学校心生爱戴。爱广中,应该爱广中的人和广中的景。此次研学活动中,统筹规划研学方案的教师团队别出心裁,定制设计了一个微信小程序用以学生打卡拍照和答题积分,题目从历史到语文,从数学到英语,让我们在外出途中仍然保持学习的氛围与动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研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使得小组内部团结一心,争夺高分,赛出光彩。在大家为一个共同目标而戮力前进时,形成的凝聚力往往是比结果更为珍贵的收获,我们与朋友同学相谈甚欢,与老师前辈深入沟通,既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也为日后更长久的协同奋斗打下坚实基础。回到广中后,我们可以将对广中的热爱投射到广中的角角落落,珍惜一花一木,共同维护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当逐渐收复并整理自己的心情,通过汲取此次研学活动中的红色文化力量,唤起自身文化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粤韵风华,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最后,祝愿大家在期中考试取得满意成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高二5班 郑梦菲)